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垂痈

垂痈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垂痈又名「紫舌胀」,中医病名,是指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西医没有所对应的病名,从症状上看,类似于口腔咽部感染的表现。 中医辨证:外感风热、调护不当或喂养失宜,或父母素体阳盛火热,以致胎中火旺,胎毒上冲、肺胃之热上蒸、心经火盛血壅。小儿为纯阳之体,若胎中火旺,或胃中有热者,易于上攻,发为本病。

    易感人群:

    新生儿

    患病比例:

    0.1%

    传染方式:

    口腔黏膜黄豆大... 口腔粘膜弥漫充血 体温调节紊乱 舌轻度外吐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以上

    治疗周期:

    1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常用检查: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小儿出胎六七日,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曰垂痈。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大,刺令去血。消息一日,未消者,又刺之,三刺自消。有着舌下者,名重舌;着上 者,名重 ;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刺后,盐汤洗拭,用如圣散,或壹字散糁刷。(《千金方》)

    • ——出自:《医述》
    • 【方歌】婴儿垂痈上〔月咢〕生,喉前结肿色红疼,积热凝结宜刺破,服五福丹抹冰硼。

    • ——出自:《医宗金鉴》
    • 垂痈.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于舌下者为重舌.生于颊里及上 者为重 .生齿断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 ——出自:《外科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