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胸部 >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是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窦性心律失常,其频率在60次/min以下。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患病比例:

    0.001%

    传染方式:

    迟脉 胸闷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心动过缓 气短 晕厥 头晕 心动过速 疲劳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0%

    治疗周期:

    30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颅脑CT检查,脑电图检查,心电图,血常规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2.窦性心动过缓 这种心律与心动过速相反,心率过慢,低于60次重影响心、脑等主要脏器的供血而出现头昏、眼花等症状。多见于血管神经性昏厥,高颅压,粘液性水肿,阻塞性黄疸,洋地黄等药物中毒。

    • ——出自:《百病自测》
    • 3、心律失常 严重缺氧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甚至发生心室纤颤致死。心动过缓可能为严重的PaO2降低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所致。此外,持久缺氧也往往显示副交感优势使心率变慢。期前收缩与室颤的发生与心肌细胞内K+减少、Na+增加使静息膜电位降低、心肌兴奋性增高、和传导性降低有关。缺氧部位的心肌静息膜电位降低,使其与相邻较完好的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产生“损伤电流”,可成为异位激动的起源,严重的心肌受损可导致完全的传导阻滞。

    • ——出自:《病理生理学》
    • 与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可能互相增强作用,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停博。 自从明确氟卡尼等ⅠC类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病死率较对照组为高后,胺碘酮的应用重受重视。

    • ——出自:《药理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