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腹部 > 交肠

交肠

  • 简介
  • 简介
    简介:

      交肠,大小便易位而出,即大便时有尿流出,或小便时有粪水流出,故名。多见于膀胱、阴道损伤后与直肠形成直肠膀胱濌等疾病。

    易感人群:

    婴幼儿及盆腔手术史患者

    患病比例:

    0.0001%

    传染方式:

    膀胱阴道瘘 肛门疼痛 大便变细形似铅笔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

    治疗周期:

    14--21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30000元)

    常用检查:

    便常规,尿常规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

  • 典籍论述
    • 大小便易位而出也,(粪出前窍,尿出后窍。)乃藏气乖乱所致。或因醉饱,或因大怒,气乱于中,肠胃失职,不循输化之常道故也。法当宣吐以开提其气,(如走错路者,仍令回至原处,则不再误也。)使阑门清利,得复司泌别之职,则愈矣。吐后宜五苓散(见伤湿)、木香调气散(见中气)各一钱,加阿胶末一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加木香少许,汤送下。此皆除湿热之剂。盖气乱由于郁,(不郁则顺道而行,何乱之有?惟郁极暴伸,势必肆行横决,不循常道。)气郁则为湿热也。嗜酒者血必瘀,湿热所伤也,四物(见血)加海金砂、木香、槟榔、木通、桃仁。姜宜人二便俱从前阴出,以为交肠,用五苓。喻嘉言曰∶非也。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先由脾不摄血,下行有若崩漏,胞门子户之血渐亡,转吸大肠之血亦尽,又转吸胃中之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而止。血尽则气孤而无偶,为拳为块,奔迫散乱,水谷舍故趋新,水道辟为谷道,江汉两渠,并归一路,与交肠易位而出不同,安可用五苓再劫其阴。其说甚辨,录之。夏子益奇疾方,治妇人因产病交肠,用旧 头,烧灰酒服,仍间服五苓散分利之。如无 头,旧纱帽可代,以受头气日久,取阳气上冲之义,(即用吐升提意,故又治血崩。)取漆能行败血也。

    • ——出自:《医碥》
    • 交肠之证,大小便易位而出。因醉饱不节,大怒不解,以致脏气乖乱,不循常度。当吐以提其气,使阑门得司泌别而清浊自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阿胶末一钱,白汤调服。(《证治准绳》)

    • ——出自:《医述》
    • 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况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有毫厘千里之不同。安得拟之。原夫疾之所始。始于忧思。结而伤脾。脾统血者也。脾伤则不能统摄。而错出下行。有若崩漏。实名脱营。脱营病宜大补急固。乃误认为崩漏。以凉血清火为治。则脱出转多。不思天癸已尽。潮汛已绝。万无是病。其年高气弱。无血以实漏卮者。毫不念也。于是胞门子户之血。日渐消亡。势不得不借资。不仰给矣。借资于大肠。转将大肠之血。运输而渗入胞囊。久之大肠之血亦尽。而大肠之气。附血而行者。孤而无主。为拳为块。奔疼涣散。与林木池鱼之殃祸同矣。又如救荒者。剥邻国为立尽之墟所罔顾矣。犹未也。仰给于胃脘。转将胃脘之血。吸引而渗入胞囊。久之胃脘之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自止。夫胃脘之血。所以荣周身而灌百脉者。今乃暗归乌有。则苞稂失润。而黍离足忧。血尽而止。较之血存而脱。又倍远矣。故血尽然后气乱。气乱然后水谷舍故趋新。舍宽趋隘。江汉两渠。并归一路。身中为之大乱。势必大肠之故道复通。乃可拨乱返治。与五苓一方。全无干涉。又况水谷由胃入肠。另有幽门泌别清浊。今以渗血之故。酿为谷道。是幽门辟为坦径矣。尚可用五苓再辟之乎。又况五苓之劫阴。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见一病辄有一药横于胸中。与夫执成方奉为灵秘者。大率皆误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问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媪曰。时时泣下。乃知脏燥者多泣。大肠方废而不用也。交肠云乎哉。今大肠之脉。累累而现于指。可虞之时。其来春枣叶生乎。枣叶生而言果验。

    • ——出自:《寓意草》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