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病变部位在下位运动神经元,也多为散发病例,病程进展缓慢,历时数月~2年。出现不对称分布的运动障碍,有肌束震颤,无感觉障碍。该病病因不清,除了中毒学说、慢病毒学说等以外,还有发现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该病有一定的关系。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一种儿童期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人将其称为儿童期第I型,患病率为0.1~1/10万人口,多数在出生后6~12月内发病,病情进展快,病人常在起病后1年内死亡。少年型家族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也称为儿童期运动神经元病III型,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在2~17岁,在肢体近端型脊肌萎缩症中KWD占48%以上,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在10~40年。该病多为长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长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病人多于女性。

    易感人群:

    婴幼儿

    患病比例:

    0.004%

    传染方式:

    肌肉萎缩 手臂肌肉拉伤 大腿肌肉萎缩 无力 延髓性麻痹 肌束震颤 肩胛带肌肉萎缩 颈背部肌肉痉挛 臀肌挛缩 手臂肌肉萎缩

    症状表现:

    母婴传播

    治愈率:

    75%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0元)

    常用检查:

    颅脑CT检查,肌电图,颅脑MRI检查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典籍论述
    • (2)其它脊髓损害:①颈髓侧索双侧损害: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极少数病人可有括约肌障碍。见于原发性侧索硬化症。②双侧颈髓前角及侧索损害,因损及颈膨大前角细胞而呈现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则因侧索受损而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③脊髓双侧前角病变:四肢呈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无感觉及膀胱障碍。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4.周围神经损害:四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有套式感觉障碍。见于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症)。

    • ——出自:《神经病学》
    • 1.前根或前角细胞病变瘫痪呈节段性。单纯前角的病变无感觉障碍,急性者为急性灰质炎,慢性者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较瘫痪更明显,并有肌束颤动。脊髓空洞症及前角时可发生类似的慢性瘫痪,但有节段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的感觉分离。前根损害常因后根同时受损而伴有根性疼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神经根病变的常见原因是脊膜及脊椎的肿瘤、炎症、结核、外伤及椎间盘突出等。

    • ——出自:《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