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拉沙热

拉沙热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05%

    传染方式:

    充血 头晕 腹泻 腹痛 斑丘疹 腹部压痛 低血压 耳鸣 吞咽困难 面部水肿

    症状表现:

    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0 ―― 20000元)

    治疗方式: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解放前的旧中国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流行猖獗;五大寄生虫使数千万人患病,解放初期我国就有1100多万人患血吸虫病、3000余万人患疟疾、2400万人感染丝虫病、50余万人患黑热病。“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免疫计划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消灭了天花、人间鼠疫已基本控制。霍乱、黑热病、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伤寒、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等在大部分地区及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但未能完全控制。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因预防措施尚未完全解决,或未能全面推广与落实,还不能完全控制其发生与流行。过去未有报道现在我国新发现的传染病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军团病、莱姆(Lyme)病。国内没有而可能从国外传入的传染病如拉沙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创伤性诊断与治疗措施的采用;放疗、化疗、抗癌药物,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物的应用,可致机会致病性病原体的感染。目前超向于纳入传染病学范畴。未来战争中敌人对生物武器的使用,可在一定地区一定范围内,引起某种传染病的大流行,为此,部队医务工作者更须提高警惕,注意战争狂人在战时对生物武器的使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

    • ——出自:《传染病》
    • 近几十年来,由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的物质基础及诊断方法,使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活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微生物,如军团菌、弯曲菌、拉沙热病毒、马堡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 ——出自:《医学微生物学》
    • 出血热为动物源性疾病,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在动物中发生感染,同时亦在人类引起流行。感染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病毒的传播媒介有关。一些病毒能引起一种严重的常为致死性的感染,称为出血热。其特征为发热、广泛出血和多器官衰竭。这类感染包括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和拉沙热拉沙热是一种沙粒病毒感染,由啮齿动物传染给人类或在人与人间相互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及出血。本病具有高度致死性,要求严密的隔离患者。疾病主要发生于西非。

    • ——出自:《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