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0035%

    传染方式:

    眼眶疼痛 食欲减退 面颊及上胸部充血 恶心 头昏 多尿 腹水 口腔溃疡 弛张热 低热

    症状表现: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病毒感染免疫检测,血常规,颗粒膜蛋白-140,肾功能检查,尿沉渣,淋巴细胞比值(LY%),血清白细胞介素8,溶解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有发热、出血、低血压、肾脏损害等主要表现。治疗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 ——出自:《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相当“年轻”的一种传染病。

    • ——出自:《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