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疫毒痢

疫毒痢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01%

    传染方式:

    抽搐 粪便脓血 腹痛 高热 寒战 惊厥 里急后重 苔黄腻 呕吐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10%

    治疗周期:

    3-7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常用检查:

    粪细菌培养,粪便显微镜检查,血常规,便常规

    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

  • 典籍论述
    • 杨子建云.世人有患疫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忽头痛壮热.思入凉室.思吃冷水.狂言狂走.浑身肌肉疼痛.手不可着.忽下痢.或白或赤.或赤白相杂.此证难治.此系太岁在中.其年春夏之内.多有寒肃之化.阳光少见.寒热二气.更相交争.忽于夏月多寒热之化.寒邪犯心.水火相战.所以先发寒热.水火相犯.血变于中.所以多下赤痢.如紫草色.如苋菜色者.寒邪犯心之重也.白色者尚轻.赤色者渐重.赤白相杂者.气血相等.寒热之气相搏也.治诸证之法.先夺其寒.以后随证调理.

    • ——出自:《医贯》
    • 夫痢之为病,世人所患者多,然方册所载者,未尝有必验之方,古人所谈者,未尝有卓然之论,服饵之间,世人夭横者,莫知其数,此圣人名方为大奇,后之学人,不能思而自得之也。若今有人得一名方,自以为神传圣惠,应效不测,然有一人服之而减,未可图其必然之验也,此愚以方册所载者,未尝有必验之方也,以赤为热,以白为冷,医者之辞,万口一说,此愚以为古人所谈,未尝有卓然之论也,何则,以赤为热,以白为冷,赤白为冷热不和,独知大纲,而痢之有变化重轻之别,得其粗而不得其详,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矣,夫痢之为痢,一名而具八种,一曰白痢,二曰赤痢,三曰赤白痢,四曰水谷痢,五曰血痢,六曰疫毒痢,七曰休息痢,八曰小儿疳痢,此皆受之不同,治之不得不异,索其详而论之,则其痢之为病,虽变化重轻之不同,然一归之脾气之虚而已。

    • ——出自:《史载之方》
    • 〔大〕夫赤白痢疾者,古人名之滞下是也。究疾之原,皆因外感五邪之气,内伤生硬冷热之食。其证不一,有赤有白,有赤白相杂,有冷有热,有虚有实。大抵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未有不因外感寒暑燥湿风之气而伤于脾胃,脾胃既亏,而又内伤饮食,饮食不能克化,致令积滞而成滞下。古人云∶无积不成痢者此也。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正旺而不受邪,反移气克于脾土。然脾既受克,又不能忌慎口腹,恣食生冷粘硬之物,致令脾胃不能克化,因此积滞。又夏秋之间,或再感暑湿风冷之气,发动而成痢也。其证必先脐腹 痛,洞泄水泻,里急后重,或有或无,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日夜无度,如有此证,不问冷热虚湿,但当先服神术散,可以发散风冷寒湿之气,次服五苓散分利水谷,兼用加巴感应丸,温脾胃去积滞,或六神丸,未有不安者也。或曰∶虽古人有言无积不成痢,亦不专以去积为先,岂有一岁之内,独于夏秋之间,人皆有积而春冬无之。盖风邪入胃,木来胜土,不为暴下则为痢疾,其神术散要药也。又有一方一郡之内,上下传染,疾状相似,或只有一家长幼皆然,或上下邻里间相传染,或有病同而证异,亦有证异而治同,或用温剂而安,或用凉药而愈,有如此等是毒疫痢也。治疫毒痢者,虽当察五运六气之相胜,亦不可狎泥此说,且如运气相胜,岂独偏于一方一郡,而偏于一家一巷者乎?如有此证,当先察其虚实冷热,首以败毒散多加人参、甘草、陈米、姜、枣煎服,及三黄熟艾汤、黄连阿胶丸,五苓散、驻车丸,可选而用之。如下痢赤多,或纯下鲜血,里急后重,大便不通,身体壮热,手足心热,心烦躁渴,腹胁胀痛,小便赤涩,六脉洪大,或紧而数,或沉而实,此热痢也。宜白头翁汤及三黄熟艾汤、五苓散,可选而用之。若风痢下血太过,宜用胃风汤加木香、黑豆煎服。

    • ——出自:《女科证治准绳》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