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肿胀

肿胀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16%

    传染方式:

    发炎 充血 肌腱扭伤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8%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便常规

    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急暮宽,属阳虚,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暮皆急,阴阳俱虚也,用八珍汤主之。真阳虚者,朝用八味地黄丸;夕用补中益气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大便泄泻,呼吸气冷者,此真阳衰败,脾肺肾虚寒不能司摄,而水泛行也,急用加减肾气丸,否则不治。惟调补脾土,多有生者。

    • ——出自:《保婴撮要》
    • 肿胀虽均由脾胃之伤,而实有不同。气溢皮肤则为肿,气入于脏则为胀。人身心肺为阳而在上,肝肾为阴而居下,脾胃为阴而居中为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也,故能使心肺阳降,肝肾阴升,天地交泰,永无肿胀之病。此症因内伤饮食,外感风寒,致伤脾胃,十早。则清浊相混,隧道壅塞,瘀郁成热。热留已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浮肿、胀满。其为肿也,有食积、有水积;有泻痢日久脾虚,有伤寒下早。其为胀也,有痰热,有疳气,有食积。痞癖积肿在腰以上宜汗,腰以下宜利小肠。胀宜消导,有分道,有利小便,酌其虚实寒热而调治。

    • ——出自:《陈氏幼科秘诀》
    • 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喘.乘脾为胀.六腑开阖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混浊.时或点滴.视其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更兼倚倒左右.肿胀随着处为甚.其湿热布散三焦.明眼难以决胜矣.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从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此症逆乱纷更.全无头绪.皆不辨有形无形之误.姑以清肃上焦为先.

    • ——出自:《叶天士医案精华》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