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壮热

壮热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壮热又称高热。是指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肌肤烙手,测其体温39℃以上者,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常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多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等热盛之症。 壮热成因很多。外感病初起,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当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热邪亢盛,即可出现壮热。在外感热病辨证中,壮热是病邪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其病机为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正邪相搏,阳热炽盛,蒸达于外所致。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2%

    传染方式:

    恶寒 高热 高热寒战 阳盛体质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

    治疗周期:

    1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常用检查:

    体温测量,血常规

    治疗方式: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典籍论述
    • 仲阳云∶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温壮者,但温而不热也。巢氏云∶小儿壮热者,是热气盛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然。其发于渐,大体与温热相似,少有异者,热加甚也。此候宜服轻药,惺惺散羌活散皆可,甚则黄芩、柴胡、干葛、之剂散之。夫温壮者,由小儿脏腑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抟于胃气,故令不和,气行壅涩故积体热,名曰温壮。大便黄而臭者,内有伏热、其大便白而臭酸者,则挟宿寒故也,宜温之,服理中、四君子辈加桂治之。

    • ——出自:《婴童百问》
    • 厥而身壮热者,阳厥府病也,外以矾水浸脚,盖以厥起于下,而收摄阳气也。

    • ——出自:《医宗金鉴》
    • 温温不甚热.与壮热相类而小异.由胃气不和.气滞壅塞.故蕴积体热.名曰温壮热.大便黄臭.宜微利之.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运五经.清大肠.清肾水.捞明月.退六腑.虎口 肘.热重不退.法宜清宜泄.水底捞月.揉涌泉.引热下行.揉脐及鸠尾.小儿口吐热气.身子不热.此心经热也.法宜分阴阳.运八卦.清心经.清天河.掐总经.补肾水.小儿诸热不退.法宜将水湿纸团.放在小儿手心内.再用水底捞明月法.立效.以上诸热皆可推.惟小儿变蒸热.乃初生时阴阳水火.蒸于气血.而使形体渐长成就也.切不可推.推则受害.医者照前总论变蒸.按小儿生日计算之.则不差误矣.

    • ——出自:《幼科推拿秘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