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腹部 > 慢性胆管炎

慢性胆管炎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直径达2~3cm,甚至5cm。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6%

    传染方式:

    胆管断裂 胆囊的超敏反应 胆囊积水 胆囊增大 胆心综合征 胆汁排泄受阻 腹痛 高热 寒战 黄疸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5%

    治疗周期:

    长期的服用药物治疗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6000元)

    常用检查:

    胆囊超声波检查,肝、胆、胰、脾的MRI检查,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胆、脾CT检查,静脉胆道造影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典籍论述
    • 2.慢性胆管炎和胆囊炎多由急性者反复发作迁延而来。此时胆管及胆囊粘膜多发生萎缩,各层组织中均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明显纤维化。有时管壁因水肿、纤维增生性肥厚而致管道狭窄。慢性胆囊炎时因囊壁受反复炎性损害,在修复过程中粘膜上皮向囊壁内凹陷生长,有时深达肌层,形成Rokitansky-Aschoff窦。此种现象可见于约90%的慢性胆囊炎病例。在此基础上腺上皮有时可发生癌变(胆囊癌)。

    • ——出自:《病理学》
    • 病理变化的程度主要与穿过小肠壁和侵入肝胆管的虫数有关。童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组织损伤性的炎症性改变,在肝一般表现为损坏性肝炎;进入胆管后由于虫体长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可引起慢性胆管炎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的病变以及慢性肝炎和贫血等。化学因素中了解得比较多的是本虫代谢产物中的脯氨酸。测定结果表明感染后25天胆汁中脯氨酸浓度可增高4倍,成虫寄生时甚至可增高万倍以上。

    • ——出自:《人体寄生虫学》
    • 直接胆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结石或手术后残留结石。如有胆管梗阻,十二指肠内则不见或仅见少量的造影剂(图5-22)。肝管有泥沙样结石,可使管腔扩张、密度不匀,常因合并慢性胆管炎而见胆管不规则狭窄与扩张同时并存(图5-53)。

    • ——出自:《放射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