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慢脾风

慢脾风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慢脾风即慢惊风的脾肾阳衰证,为虚极之侯,阳虚极而生内风。见《仁斋小儿方论》。又名脾风、虚风。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指纹隐约。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证属无阳纯阴的虚寒危象。患儿往往衰脱而死,预后大多不良。治宜补脾益胃,温中回阳。用参附汤、回阳救急汤。初起宜有白僵蚕丸。采用五绝指针疗法调理治疗,亦收到良好效果。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2%

    传染方式:

    脾阳虚 脾胃虚寒 四肢发冷 手足发抖 口唇青紫 昏睡 腹泻 食欲较差 肾阴阳两虚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 ―― 1000元)

    常用检查: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电解质检查,肌电图,便常规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慢惊∶下痰轻者,神宝既济丹、白僵蚕丸;重者辰砂膏,甚则七宝妙砂丹。若慢脾风、慢惊逆恶症候,诸药不效者,如太冲有脉,则取百会穴灸之,此治慢脾风之大要也。急惊下剂亦有三∶轻下则用定命丹、利惊丸、防风汤、宣风散、枳壳散、小柴胡汤辈;重下则用青金丸、天麻丸、芦荟散、牛黄凉膈丸、青金丹、王监京墨丸辈;稍重下则用揭风汤、朱砂膏、疏风散、柴胡加大黄汤辈。下之后,宜和气助胃,如生气散、银白丸、茯苓二陈汤、异功散、天麻苏合香丸、参苓白术散、和中散、醒脾散之类,皆可选用。凡急惊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腹肚搐动,摸体循衣,气促喷药,口中痛绝大叫者,难治。慢惊四肢厥冷,吐泻咳嗽,面黑唇惨,鸦声,两胁动气,口生白疮(胃闭损也),发直摇头,眼睁不转,涎鸣喘噎,口眼手足一边牵引者,难痊。慢脾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大小便不禁,口噤头摇者,最难为力。若急惊甚者,服镇心丸化痰镇心,或金箔镇心丸亦可服,珍珠丸下痰亦效,热甚大便闭者,宽热散下之可也。

    • ——出自:《婴童百问》
    • 辽宁侯姓幼子,年七岁,于季秋得慢脾风证。 病因 秋初病疟月余方愈,愈后觉左胁下痞硬,又屡服消瘀之品,致脾胃虚寒不能化食,浸至吐泻交作,兼发抽掣。

    • ——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 慢脾风一证,多缘吐泻即久,脾气大伤,以致土虚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强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风,闭口摇头,面唇青黯,额汗昏陲,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此乃纯阴无阳之证,逐风则无风可逐,治惊则无惊可治,惟宜大补脾上,生胃回阳为主,吐泻亡阳者,温中补脾汤主之,大病后成、固真汤主之,四肢厥冷者,理中汤加附子主之。

    • ——出自:《医宗金鉴》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