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1%

    传染方式:

    恶心 发绀 腹痛 呼吸困难 昏迷 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 惊厥 咯血 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 皮肤出血点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0%

    治疗周期:

    7-14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D-二聚体,纤维蛋白肽Bβ15~42,纤维蛋白原(Fg,血浆蛋白C抗原,血栓调节蛋白活性,血栓调节蛋白抗原,血小板第Ⅳ因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β-血小板球蛋白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本征亦称消耗性凝血病(consumption coagulopathy)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efibrinationsyndrome)。

    • ——出自:《血液病学》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由于多种原因(严重感染、产科意外、创伤手术、晚期癌肿等),造成全身小血管腔内形成广泛性小血栓,从而引起严重出血、血压下降(或休克)、血管栓塞和红细胞破坏(溶血)等表现。急性型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病人务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抢救,以挽救病人生命。

    • ——出自:《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