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脑干梗塞

脑干梗塞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脑干梗死,可表现为交叉性瘫痪、眩晕、呕吐、眼球震颤、语言、吞咽障碍和感觉异常等。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易感人群:

    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患病比例:

    0.03%

    传染方式:

    脑沟变宽 脑干损害体征 脑白质变性 吞咽困难 发音障碍 步态不稳 意识障碍 高热 肢体麻痛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55%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常用检查: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Fisher手指试验,颅脑MRI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测定,脑血管造影,肾功能检查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1)核性损害: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面丘水平,被面神经所环绕。该处病变时表现为病灶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内斜视和周围性面瘫,因病变常累及同侧未交叉的锥体束,故还出现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Millard-Gubler综合征)。多见于脑干梗塞及肿瘤。 (2)核下性损害:①颅底病变:外展神经在颅底行程较长,故很易受损,可为单侧或双侧,出现一侧或双侧眼球外展受限或不能。见于颅底炎症、斜坡肿瘤、颅底转移癌、颅内压增高等。②海绵窦、眶上裂和眶内病变:见上。

    • ——出自:《神经病学》
    • 4.多发性脑梗塞:在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部分病人常出现嗜睡状态,木僵状态、意识混浊及昏迷状态,特别是脑干梗塞病人更容易出现嗜睡或昏迷状态。本病特点:①多见50~60岁以上的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病人。②多发于夜间。③有反复发作史,病情具有波动性。④伴有肢体瘫痪、失语、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⑤CT检查可发现局部低密度区。

    • ——出自:《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