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脓窠疮

脓窠疮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脓窠疮是一种皮损部位较深在的化脓性皮肤病,愈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本病西医称之为深脓疱疮。

    易感人群:

    多见于儿童

    患病比例:

    0.05%

    传染方式:

    化脓结痂 红晕 脓疱 疲乏 大腿内侧红斑

    症状表现:

    接触传染

    治愈率:

    85%

    治疗周期:

    2-4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常用检查: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皮疹,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血常规,皮损,尿常规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脓窠疮者,大如黄豆,黄脓起泡,痛甚。起时先从水泡作痒,后变脓泡。乃肺经有热,脾经有湿,二气交感而成。治当清热散风、凉血除湿,如四妙汤加防风、荆芥,或凉血消风散;外搽普济丹,或蛇床子散,或一扫光;若不痒而痛者,以生大黄二两,生石膏一两,研末,麻油调搽,兼戒口味,自愈。

    • ——出自:《疡科心得集》
    • 脓窠疮,乃肺经有热,脾经有湿,二气交感,其患先从小泡作痒,后变脓泡作疼,所成脓窠疮也。甚者清热散风,凉血除湿治之,凉血清风散是也。外以蛇床子散或诸疮一扫光搽之亦效。兼戒口味自愈。

    • ——出自:《外科正宗》
    • 金元章媳,于甲午新寡后,患脓窠疮,大抵湿热之病耳。疡医连某,疑为遗毒,竟作广疮疗,渐至上吐下利,不进饮食。另从内科治,亦无寸效。延至春末,更兼腹痛自汗,汛愆肌削,诸医皆见而却走矣。王仲安荐孟英视之,曰∶此胃气为苦寒所败,肝阳为辛热所煽,前此每服阳刚,即如昏瞀,稍投滋腻,泄泻必增,遂谓不治之证,未免轻弃,乃以四君子汤加左金(丸)、(川)椒、(乌)梅、莲子、木瓜、余粮、石脂等,出入为方,百日而愈。第信犹未转也。诸亲友环议∶再不通经,病必有变。孟英力辨此非经阻可通之证,惟有培养生化之源,使其气旺血生,则流行自裕,若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则砻(砻糠,即稻谷之粗壳。)糠不能榨油,徒伤正气,尽坠前功,岂不可惜?众议始息。恪守其方,服至仲冬,天癸至而肌肉充,康复如常矣。

    • ——出自:《回春录》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