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病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是由旋盘尾丝虫寄生于眼部或皮下组织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眼部损害,可致失明,故又称河盲症(river blindness)。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患病比例:

    0.0001%

    传染方式:

    角膜混浊 结节 剧痒 瘙痒

    症状表现:

    黑蝇传播

    治愈率:

    80%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蚋、虻分别属双翅目蚋科(Simuliidae)和虻科(Tabanidae)。蚋、虻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奇痒以及炎症与继发性感染。蚋和虻分别可作为盘尾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的媒介,虻还能机械性传播野兔热和碳疽病。防制可参考“蠓”。

    • ——出自:《人体寄生虫学》
    • 蚋又名黑蝇,我国东北俗称“挖背”在非洲、拉丁美洲,蚋是人类盘尾丝虫病的媒介,叮刺后能使人、畜产生强烈的反应。

    • ——出自:《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