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3%

    传染方式:

    食指指甲凹陷 指甲翘起 晕厥 红细胞偏低 心力衰竭 吞咽困难 耳鸣 钩蚴性皮炎 恶心 红细胞增多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治疗周期:

    30-60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常用检查:

    血清转铁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饱和度,胃镜,血清运铁蛋白(Tf),血清运铁蛋白,全血铁,红细胞压积(HCT)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影响红细胞合成所引起的贫血。

    • ——出自:《百病自测》
    •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出自:《血液病学》
    • 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体内贮存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常因胃切除术后或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不良,或者因痔出血、溃疡病出血等慢性失血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与贫血的程度、进展的速度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面部苍白、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心率加快、活动后气促等,严重患者可伴口腔炎、舌炎、匙状甲等。临床检验可发现血象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多正常,红细胞体积较一般为小,血红蛋白显着降低。

    • ——出自:《老年食养食疗》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