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寒痹

寒痹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病名。一名痛痹。指寒邪偏重的。《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证治准绳·杂病》:“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症因脉治》卷三:“寒痹之证,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寒伤太阳,在营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寒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今家秘立十味羌活汤通治之。”亦可用定痛丸加羌活、桂枝,或选用五积散、芎附汤加减。痛甚者,用五灵散;《内经》并有火q 、药熨等法。又《张氏医通》卷六:“者,即寒痹也。邪中皮毛,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行状。”此说易引起概念之混淆,聊备一说。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3%--0.5%

    传染方式:

    关节僵直 胃寒疼痛 四肢发冷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5-90%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常用检查: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33抗体,骨与关节MRI检查,四肢与关节运动功能,类风湿因子(RF),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便常规,尿常规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一般治疗

  • 典籍论述
    • 【初诊】少腹及下肢发凉,膝关节以下微肿,行走困难,自右侧臀部沿腿至足抽掣冷痛。神疲,头昏,舌质淡红稍乌暗,苔白滑腻满布,脉细弱。证属厥阴寒痹筋痛。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养血活络,温经散寒为治。

    • ——出自:《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刺营者刺其阴,刺卫者刺其阳,刺寒痹者温其经,三刺不同,故曰三变。)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调经论》亦曰∶取血于营,取气于卫。内热义如下文。)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营主血,阴气也,病在阴分则阳胜之,故为寒热往来。阴病则阴虚,阴虚则无气,故为少气。邪在血,故为上下妄行。所以刺营者当刺其血分。)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卫属阳,为水谷之悍气,病在阳分,故为气痛。气无定形,故时来时去。怫,郁怒也。忾,大息也。贲响,腹鸣如奔也。皆气分之病。风寒外袭而客于肠胃之间,以六腑属表而阳邪归之,故病亦生于卫气。怫音佛。忾音戏。)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寒痹久留不去,则血脉不行,或凝滞而为痛,或皮肤不知痛痒而为不仁。)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 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内热,谓温其经也。布衣血气涩浊,故当以火 之,即近世所用雷火针及艾蒜蒸灸之类。 音翠,灼也。)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咀,古人以口嚼药,碎如豆粒而用之。后世虽用刀切,而犹称 咀者,其义本此。渍,浸也。马矢 中者,燃干马屎而煨之也,此西北方所常用者。涂,盐泥封固也。 ,周日也。复布为复巾者,重布为巾,如今之夹袋,所以盛贮绵絮药滓也。滓, 也。炙巾以生桑炭者,桑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大人血气清滑,故当于未刺之先,及既刺之后,但以药熨,则经通汗出而寒痹可除矣。内,纳同。矢,屎同。 音愠。 音醉,滓音子。复音福。)起步内中,无见风。

    • ——出自:《类经》
    • 寒痹。 当归(一钱半) 芍药(一钱半) 黄 (一钱半) 羌活(一钱半) 甘草(一钱) 片子姜黄(一钱半)

    • ——出自:《明医指掌》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