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002%

    传染方式:

    鼻出血 鼻衄 出血倾向 氮质血症 肝掌 恶心 高血压 关节疼痛 HIV感染 黄疸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5%

    治疗周期:

    3-6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压积(PCT),血涂片,血小板压积(PCT)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日能,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在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合成。它与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共同作用于多向干细胞和多向祖细胞等细胞分化较原始部位,因此可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巨核细胞等多种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增生。对红细胞增生也有间接影响。对成熟中性粒细胞可增加其吞噬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但降低其能动性。临床应用的也为基因重组产品。静脉注射,t1/2α为5~15分,t1/2β为1~9小时。皮下注射10μg/kg,t1/2为2.9小时。临床应用同G-CSF,也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骨及肌肉疼痛、皮下注射部位红斑。首次静脉滴注时可出现潮红、低血压、呼吸急促、呕吐等症状,应以吸氧及输液处理。

    • ——出自:《药理学》
    • IL-Iα放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恶性肿瘤IL-1β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癌症、促进伤口愈合IL-3骨髓衰竭、血小板缺乏、自身骨髓移植、化疗佐剂、外周血干细胞移植IL-4免疫缺陷、恶习性肿瘤、疫苗佐剂IL-6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小、恶习性肿瘤、疫苗佐剂M-CSF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移植、降胆固醇TNF恶性肿瘤干细胞因子(SCF)骨髓衰竭TGF-β炎症IL-11血小板减少症IL-1受体拮抗剂败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PLXY321骨髓衰竭 细胞因子疗法(cytokine therapy)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及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

    • ——出自:《医学免疫学》
    • 2.下表所列数字为鹿茸草对五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前血小板低于10万/mm3)治疗一、二疗程及出院时的血小板升高数,另有五名健康成人用同一药物后不同时间的升高数附后。考虑这两个资料应用什么方法分析为宜,两者是否该用同一方法处理。

    • ——出自:《医学统计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