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大肠湿热证多因为过食辛辣刺激肥厚油腻食物,或外感邪热或肺移热于大肠,出现肛门灼热,便下脓血,或大便粘滞不爽等。常见痢疾,腹痛。肠痈,阑尾炎等。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发病率为1%-2%

    传染方式:

    体内湿热 里急后重 腹泻 腹痛 粪便脓血 舌苔黄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80%

    治疗周期:

    4-6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常用检查:

    粪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检查,免疫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尿常规,肠镜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康复治疗

  • 典籍论述
    • 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蚀肛门。若因湿热壅滞,用四味肥儿丸。大便秘结者,用清凉饮。虫食肛门,先用化虫丸,后用四味肥儿丸,外以雄黄散纳肛内。若因病不食,虫无所养,而食脏食肛者,其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如粟,心内懊 ,此虫在上食脏。若下唇内有疮,此虫在下蚀肛门。若蚀肛透内者,不治。诸虫惟上半月头向上,可用药追之。望后头向下,令患者闻烹食香味,虫头即向上矣,后用药追之。

    • ——出自:《保婴撮要》
    • 气微温.味辛.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气微温.禀天初春稚阳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阴惨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胆之分也.胆气不升.肺气不降.则滞于胸胁.痛如刀刺矣.其主之者.辛以散之.温以达之也.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太阴行气于三阴者也.肺亦太阴.通调上下.相传之职.太阴不能通调.则腹饱满矣.其主之者.辛以调气.温以行气也.大肠者燥金之腑也.大肠湿热.则鸣幽幽.肺与大肠为表里.桔梗辛以益肺.肺通调水道.则湿热行而肠鸣自止.胆为中正之官.胆者担也.胆气伤.则不能担当而惊恐悸矣.桔梗辛温.则扶苏条达.遂其生发之性.复其果敢之职.而惊恐悸自平也.

    • ——出自:《本草经解》
    • 〔泻大肠湿热〕 防己(大小肠肾) 白藓皮(大肠胃) 苦参(大肠肾胃) 刺 皮(大肠胃)黄连(大肠心) 元明粉

    • ——出自:《本草求真》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