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为一种获得性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为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

    易感人群:

    儿童

    患病比例:

    新生儿发病率约1%

    传染方式:

    肠穿孔 肠鸣 低热 腹泻 腹胀 黑便 黄疸 拒食 门静脉积气 面色苍白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60-70%

    治疗周期:

    2-4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常用检查:

    粪细菌培养,维生素K,维生素K(VitK,便常规,腹腔穿刺,腹部平片,腹膜后充气造影,涂片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此外,某些实质器官内(如肝脓肿)、血管内(如门静脉积气)、胆管内(如胆肠瘘或吻合术后)以及胃肠壁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均可有积气。 (二)腹腔积液 炎症与外伤均可导致腹腔积液,简称腹液。腹液在腹腔内坠集于低处。仰卧位时,以盆腔和上腹腔为低,尤其是肝肾隐窝最低,其次为两侧结肠旁沟。因此,液体易聚集于这些区域。大量腹液时,胀气的肠曲浮游于腹中部。肠曲间也可有腹液,仰卧位片上,充气肠曲之间有一定距离,即肠间隙加宽,但改变为侧卧体位水平投照时,因肠曲之间的腹液流向近地侧,其肠间隙将相对变窄,且近地侧腹部密度显著增高。

    • ——出自:《医学影像学》
    • 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沙门氏菌属较多见。治疗为静脉注射抗生素,主要配伍为广谱青霉素及/或氨基糖甙类。

    • ——出自:《医院药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