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3.如何调和五志

3.如何调和五志

  • 2020-10-20 07:25:16 来源:
  • (1)学会“御神”:《黄帝内经》在谈到人是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识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即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识御神”。不识御神,即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此外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所以引起衰老,原因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怒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正如《寿世青编》里的“养心说”所指出的:“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这正是“精神内守”具体运用的最好说明,意思是要人们对外部环境事物采取安和的态度。安者,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顺其自然而适应;和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要顺之而去,千万不要为各种琐事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挖空了心思,有时候不妨“难得糊涂”一点

    (2)怡情养性:怡情养性是指人在精神上能乐观豁达、淡泊名利,能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在总结上古时代长寿者的经验时指出,要“无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中医养生学认为,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意志、豁达大度的处事方法,可以正确地对待工作、生活和社会,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保健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因此,历代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要求人们自觉地培养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培养自身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防止忧郁、愤怒、嫉妒等消极情绪的滋生。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怡情养性的好方法,淡泊名利,少私寡欲,难得糊涂,都是可以借鉴的

    怡情养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淡泊名利,少私寡欲。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保持心神的清净。只有思想上少私寡欲、常知足、外无忧患、内无杂念的人才可以正确处理个人的利害得失,摒弃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不良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一般不偷快的事情要善于自我排解,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善于追求生活的乐趣,心地光明,胸中对任何不偷快的事不留一点芥蒂,这才是养生者应当达到的精神境界。

    (3)情有所系:调和五志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精神生活要有所寄托,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更应当在学习、工作的闲暇之余找到些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陶冶性情,充实生活,拓宽视野还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改变情绪低落、寂寞无聊、感情平淡等消极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