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肢 > 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

  • 简介
  • 简介
    简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题。 1993年WHO对骨质疏松症定义为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伴随骨的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共识会议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强度集中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地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骨小梁断裂。

    易感人群:

    绝经后妇女

    患病比例:

    0.02%

    传染方式:

    骨质疏松 停经 骨痛 驼背 小腿肚抽筋 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2-4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常用检查:

    血清骨钙素(BGP),维生素D,尿铬(Cr),骨显像,维生素,骨骼叩诊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 典籍论述
    •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章重点讨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

    • ——出自:《老年学》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是因主要的女性激素——雌激素缺乏引 起的疾病。该激素在女性可帮助调节钙与骨结合。女性症状的出现一般在51~75岁之间, 也可能会出现得更早或更晚。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白种和黄种

    • ——出自:《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