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身 > 急性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因外伤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等原因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内丢失,不仅影响血容量而且引起急性失血后贫血,其发生初期贮铁并不减少。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发病率约为1-4/100000,多发生于车祸伤或斗殴伤

    传染方式:

    面色苍白 低血压 失水 意识丧失 脉搏细速 心动过速 内出血 休克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0-80%,根据失血的严重程度具体决定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常用检查:

    骨髓显像,心电图,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 典籍论述
    • 总之,呕血的病因很多,但主要的是三大原因①消化性溃疡②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③急性胃粘膜出血。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除外口腔、咽、喉、鼻出血以及咯血。呕血时患者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出现黑便。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如出血量较多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量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以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呕血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 ——出自:《常见病自测》
    • (六)急性失血性贫血 老年人多见于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科手术失血过多。急性失血的最初数小时,因血细胞和血浆损失的比例大致相等,只有血容量的减少而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在推动全身总血容量20%左右,约需20-60h才能使全身总血容量恢复到正常,故在出血后2-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断下降,显示出贫血。处理原则是止血、治疗原发病、输血或各种代用品补充血容量,患者情况平稳后,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物质。

    • ——出自:《老年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