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心阳虚

心阳虚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心阳虚,也叫心阳不振,阳气不得外达,胸中阳气痹阻,是心气虚的重症。心阳虚证的原因同心气虚证,并多由心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是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心胸憋闷或作痛,舌质紫暗而胖嫩,脉弱。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辩证:多见久病体弱,暴病伤阳耗气,年老脏气衰弱,禀赋不足等情况。心阳虚证的治法为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保元汤等。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01%

    传染方式:

    伏脉 弱脉 四肢发冷 神志模糊 面色灰暗 昏迷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50-60%

    治疗周期:

    20-30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便常规,脉搏,血常规,尿常规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杏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杏果本苦.且属核仁而有小毒.则禀火性.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升.阳也.肺为金藏.气上逆乘肺则咳.肺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火结于喉.闭而不通.则为喉痹.雷鸣者.火结痰雍声如吼也.杏仁温能散结.苦能下泄.甘可缓急.所以主之也.杏仁味苦制肺.制则生化.则肺金下行.所以下气.肝藏血.血温则流行.故主产乳.血既流行.疮口亦合.故又主金疮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冲犯心君矣.故为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禀火土之气味.能益心阳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双仁则失其常.所以能杀人也.

    • ——出自:《本草经解》
    • 目下市习,不辩阴阳,听说心不安宁,一味重在必血不足一边,故治之有效,有不效。其所用药品,无非人参、酸枣、茯神、远志、琥珀、龙骨、朱砂、地黄、当归、元肉之类,与夫天王补心,定志宁神诸方。然此等方药,全在养血,果系心血不足则甚宜。若系心阳衰败则不当。此属当世混淆莫察之弊,不忍坐视不言,姑酌一治心阳虚方,以补市习之漏。 补坎益离丹:附子八钱,桂心八钱,蛤粉五钱,炙甘草四钱,生姜五片。

    • ——出自:《医法圆通》
    • 【阐释】此段所论,都属心脏病。怔忡不安为心阳虚,宜治以桂枝龙牡加附子汤,以大补心阳。心悸不安则有三种情况,由于水停心下而痛剧者,宜治以十枣汤;悸而不痛者,宜治以苓桂术甘汤;悸而兼喘咳者,多由外感表不解,故宜治以小青龙汤。郑氏对此数症之病因病理及处方、用药之深义,均有精辟的解说,发人深省,尤其论桂枝汤调和阴阳之用法及变通之道,诚如所云,须识得阴阳至理,始信其言之不谬。笔者每用桂枝加龙、牡、附子汤以治心虚怔忡,遗精及失眠等病,常获得显著疗效。又曾治一冯姓病人,腹大如鼓,能听见水响,用峻剂十枣汤,一服而解大小便半桶,腹鼓胀顿失,继以独参汤善其后。至小青龙汤,系麻桂合方后的加减方,应用颇广,除治此病外,又能治咳嗽、哮喘、痰饮诸病。

    • ——出自:《医理真传》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