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的一处全层裂开。一般是由于视网膜有变性区,由于玻璃体的牵拉形成裂孔。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是视网膜和玻璃体两种组织变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是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常有变性有关。 圆形裂孔较多见,位于黄斑部者称黄斑部裂孔;亦可位于周边眼底,单个或多个簇状聚合,也可为散在性。边缘锐利,由囊样变性引起者,裂孔前不能见到与其大小相应的膜样盖瓣。上玻璃体粘连牵引起者,可以见到盖瓣(撕脱的神经上皮层)。 马蹄形或其类似裂孔,如新月形、舌形、张口形等裂孔最多见,约占所有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的25%~68%,其中尤以单个裂孔为多见。马蹄形等类似形成的裂也均由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所引起。其粘连范围较圆形裂也时更为广泛。裂孔大小与粘连范围,牵引强度一致。由于粘连牵引的一端在视网膜表面,另一端在玻璃体,所以马蹄形裂孔基底部总是朝向周边部,尖端指向后极部。较大的马蹄形裂孔后缘卷缩,闰瓣掀起,裂孔实际面积往往大于检眼镜所见。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

    0.0031%

    传染方式:

    眼前异常闪光,... 眼前冒火花或眼前闪光 视力障碍 非玻璃体的病变... 老年人非病变性...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7%

    治疗周期:

    2-4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常用检查:

    视网膜检影法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 典籍论述
    • 三面镜又名三面反射接触镜,有三个反射面,此镜的中央部分(a)可供检查黄斑部周围30°以内的眼底,三个反射镜面的倾斜度各不相同,镜面(b)与前方平面呈75°倾斜角,可供检查30°至赤道部的眼底;镜面(c)成67°倾斜角,可供检查赤道部至周边部眼底;镜面(d)成59°倾斜角,可供检查前房角和锯齿缘。放置方法是先在被检眼滴0.5%的卡因2~3次,然后把已清洗、消毒的三面镜安放在被检眼上,安装方法同前房角镜使用法(见下节 )。三面镜中看到的眼底是代表对侧的部位。例如镜面在上方看到的是下方眼底,但此时左右关系不变;镜面在右侧,看到的是左侧的眼底,此时其上下的关系不变。如将三面镜顺序旋转则可看到眼底全部。三面镜检查可观察周边部眼底,鉴别出血、囊样变性和视网膜裂孔。压陷接触镜是由三面镜和锯齿缘部巩膜压迫器联合构成,主要使用59°的镜面,利用压迫器在锯齿缘附近向眼球中心压迫,使眼球壁向内突起,可以在瞳孔极度扩大的情况下检查眼底锯齿缘附近的视网膜、锯齿缘、睫状体和玻璃体基部。(图2-11)

    • ——出自:《西医眼科学》
    • 应用脉冲式输出的红宝石激光,功率在0.1~0.5焦耳,封闭视网膜裂孔,用以治疗黄斑部和后极部无积液的视网膜脱离、封闭孔洞,疗效达90%以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应用1.0~2.0焦尔的红宝石激光做虹膜切除术,治疗瞳孔膜闭和继发性青光眼、去除晶体前囊色素组织、先天性核性和绕核性白内障、先天性瞳孔残膜、外伤或手术后瞳孔移位、虹膜囊肿、结膜色素症、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等均有良效。

    • ——出自:《理疗学》
    • (二)眼底表现 脱离区的视网膜呈灰色或青灰色隆起,表现呈波浪起伏,当眼球运动时微现震颤。若不及时就医,脱离范围扩大,可延及全视网膜,可遮盖视血,或呈漏斗状外观。仔细检查眼底可发现视网膜裂孔,孔缘一般易于辨识,因孔内外颜色呈鲜明对比,孔内色红,孔缘外视网膜色灰。裂孔多见于颞上象限,次为颞下。鼻侧虽少见,但亦可发生裂孔。锯齿缘部的裂孔多位于颞下或正下方。裂孔亦可发生在黄斑区或尚未脱离的视网膜上。最常见者为圆形和马蹄形裂孔,亦可为不规则裂缝状和半圆形的锯齿缘离断。裂孔大小与数目亦因人而有不同。

    • ——出自:《急诊医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