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部 >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 简介
  • 简介
    简介:

      1756年由法国Nicolas Andri首先报道。由于发作时多数伴有面肌抽搐,故称之为“痛性抽搐”。系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患病比例:

    0.001%

    传染方式:

    模糊不定,情绪性面痛 沮丧 重度痛 肌痛 面部肌肉痉挛 耳顶线以下至发... 角膜反射迟钝 神经痛 发炎 抽搐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治疗周期:

    2-10天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常用检查:

    三叉神经的面部感觉检查,三叉神经检查,三叉神经检查,颅脑MRI检查,血常规,脑电图检查,脑血管造影,血液电解质检查,心电图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微血管减压),射频,伽玛刀

  • 典籍论述
    • 三叉神经痛发病极迅速,有如闪电之势,而疼痛性质剧烈,呈钻刺样、刀割样、火灼样撕裂样剧烈疼痛。疼痛虽然剧烈,但其范围严格限定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一般不能越此范围。发作时病人为了减轻症状,往往试图用手施压,用毛巾用力按压患侧面部或用手掌按摩患侧面部,以减轻疼痛症状。或想各种办法来减轻症状。疼痛严重时常伴有患侧面部出现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同时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

    • ——出自:《百病自测》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

    • ——出自:《神经病学》
    • 【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明显好转。1978年12月18日来诊,按太阳证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

    • ——出自:《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