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肢 > 下肢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
  • 简介
    简介: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导致死亡。另一些患者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004%-0.008%(5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

    传染方式:

    持续性疼痛 高热 静脉曲张 静脉血栓 腓肠肌压痛 皮肤苍白 皮温降低 湿性坏疽 水肿 疼痛性股青肿

    症状表现: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5%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常用检查:

    血浆蛋白C抗原,皮肤颜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MRI),血常规,血液黏度,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伸踝试验,血管造影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图2-120)。

    • ——出自:《普通外科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