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虫积

虫积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虫积,中医病证名。腹内虫多积聚成块的病证。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以饮食异常,脐腹疼痛,面黄肌瘦,面有虫斑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证。常见于小儿疳积、虚劳、厥证等病证。虫积多因饮食不洁,吃入带有虫卵或虫体的食物而引起。临床常见蛔虫证,蛲虫证和绦虫证。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患病比例:

    0.002%-0.003%

    传染方式:

    消瘦 面色苍白 流涎 便秘 磨牙 四肢发冷

    症状表现:

    粪-口传播

    治愈率:

    75%-85%

    治疗周期:

    6-8周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常用检查:

    免疫学检测,便常规,粪寄生虫卵,胃钡餐造影,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尿常规,腹部平片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痞积者.或疟后痰结.或血裹肝气.伏于胁下.时痛时止.和中丸消之.外贴消痞膏.气虚者.六君子汤参用.虫积者.湿热所化也.虫有九而血鳖最狠.蝤虫最驯.寸白虫上能蚀肺.柳叶虫下能蚀肝.凡患虫症.则唇内起白点.若虫长一尺.贯胃则危.冲心则死.其人日渐消瘦.虫则吸血自肥.当以化虫丸下之.腹痛则服花椒汤.虫闻椒则伏也.下后.仍以异功散养脾.痰积者.饮食所积.脾不能化.则酿而为痰.其症初起时.两脉皆弦.腹渐胀大而软.急宜六君子汤加浓朴、麦芽、莱菔子等以消之.若迁延日久.则痰积愈多.一旦上涌.发为厥逆.则吐之不能.下之不得.无药可治也.水积者.即水肿之症.治法具详卷一.

    • ——出自:《笔花医镜》
    • 仁渊曰∶五积六聚,积属脏而不移,聚属腑而无定。又曰 瘕, 者,真也,其块不散;瘕者,假也,聚散不常。夫五积虽分属五脏,不过分其部位病形,使学人有所遵循耳。究在脏腑之外,乃寒痰汁沫瘀血凝结于膜壑曲折之处,因脏气不能运化,积年累月,受病非一途。先宜观其虚实,即形气实者,亦不可专于攻伐,况夫虚多实少!且痞气、肥气、多于奔豚、伏梁。即今之癖块居脘胁之下,因久疟而生者十七八,又名疟母。由服药不当,或早用堵截,或饮食不节,致湿热痰浊漫无出路,郁于膜原之分,中气不化,日久成积。初宜开化其邪,兼调营卫。中虚者,先调其中,湿热化而块自消,中气和而块亦消,养正逐邪,各有分寸。六聚较积轻浅,病在气分,营卫不和,气聚有形,必挟肝邪,疏肝和脾以调气机,自效。积聚之证,大抵寒多热少,虚多实少,桂枝、肉桂、吴茱萸为积聚之要药,能温脾疏肝,使气机通畅故也。盖气温则行,血寒则凝,营运其气,流通其血,为治积第一法。有热再佐连、柏之类,参以活变。若虫积乃由湿热食滞而生,或寒邪郁其湿热,肠胃之气不化,而九虫生焉。《千金方》分属五脏,不过分病形以定治法耳,未免凿空。盖无论何虫,不过伏在肠胃曲折之处。如果伏于五脏,必然五脏被咬,其人尚能生乎!虫积既从湿热食滞而生,固多实证,治无补法。即久虚亦必先去其虫而后调补之,不可泥养正积除之说也。

    • ——出自:《王旭高临证医案》
    • 〔诸虫积〕 痛时口中清涎流出.汤饮不能进.用乌梅.花椒.生姜片煎汤服止痛. 于月之初一至初五六虫头向上.用芦荟.(二钱)史君子肉.擂丸.(各四钱)苦楝根.(向东不出土者佳.去皮及骨一两半.)白芜荑仁.(炒)鹤虱草.槟榔.(各五钱)俱研末.砂糖为丸.

    • ——出自:《文堂集验方》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