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引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瘤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

    0.02%

    传染方式:

    阵发性腹痛 恶心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感染 内脏梗阻 下腹绞痛 腹肌紧张 眼球斑点 眼白蓝灰色或黑色斑点 肠鸣

    症状表现:

    粪-口传播

    治愈率:

    80%

    治疗周期:

    2-4月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常用检查:

    腹部平片,直接涂片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阐释】本段所述蛔虫起因理论,诚为历史局限,不免过时。但乌梅丸古方,确有治蛔之实效。郑氏谓为寒热互用,补肝燥湿杀虫之方,桂、附、辛、姜温中,乌梅、川椒杀虫,连柏泻热燥湿,参归滋养脾阴,使虫去而正复,从整体观点施治,深得仲景立方之精义。郑氏在《医法圆通》中谓:“厥阴阴极生阳,故多寒热错杂,……乌梅丸并非专为虫设,凡厥阴一切症侯,莫不备具。”因其能治寒热错杂,阴阳升降失调的吐蛔、下利、疼痛诸症,直至现在,一般医家仍认为是寒热并用、温补兼施,扶正驱蛔的首选方。尤以治疗胆道蛔虫病,能起到驱虫、止痛、解痉、除烦、抗感染的协同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慢性菌痢、慢性肠炎、及蛔虫性肠梗阻,疗效亦佳。更有用本方加贯仲炭、棕炭以治寒热错杂之崩漏症,亦取得满意效果,更远远超出厥阴的范围了。笔者曾取本方之乌梅、川椒加雷丸、榧子、梹榔、鹤虱、苦楝子、使君子、青皮,以加强杀虫能力,用治各种虫症,均有著效。

    • ——出自:《医理真传》
    • (7)腹痛伴腹部包块 炎症性肿块见于阑尾脓肿、腹腔结核、非炎症性肿块见于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腹腔内肿瘤等。 (8)腹痛伴休克见于急性内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等)、中毒性痢疾、急性心肌梗死等。

    • ——出自:《物理诊断学》
    • ⑷触诊 腹部触诊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触诊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争取小儿合作接受检查,幼婴可利用玩具或吸奶;年长儿力求让患儿自己用一个手指,指明疼痛部位或范围;②不合作者,可于啼哭吸气时检查或待病儿睡眠时进行检查;③检查者应态度和霭,手宜温暖,动作轻柔缓慢;④检查应由非疼痛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疼痛部位,要反复对比各部位的反应,找出压痛及紧张部位、范围和程度,可疑时应反复检查,最好能争取在小儿安静时或入睡后再次检查。应强调三层(轻、中、重)检查法,在施行检查中要观察各种手法时,患儿面部表情、局部拒按、哭叫程度是否严重。若全腹柔软,疼痛部位不固定,基本可排除外科急腹症。阑尾炎,右下有明显压痛,同时有反跳痛、肌紧张;全腹肌紧张伴压痛及反跳痛者,提示有腹膜炎存在或腹内空腔脏器有穿孔。腹内触及肿块者对疼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肠套叠可于右上腹或脐上方触及腊肠样肿物;蛔虫性肠梗阻,常有腹痛缓解时,于脐周触及不规则的条索状物;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时可在右下腹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可于肋下缘与右腹直肌间触及橄榄样肿块。

    • ——出自:《儿科学》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