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腹部 > 肝硬化

肝硬化

  • 简介
  • 简介
    简介:

      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易感人群:

    20~50岁的男性多见

    患病比例:

    17.1/10万

    传染方式:

    肝病面容 发绀 肝肾综合征 难治性腹水 肝功能衰竭 肝掌 肝病容 水母头征 蜘蛛痣 微循环障碍

    症状表现:

    病毒性肝硬化可经血液、体液等传播

    治愈率:

    为不可逆性病变,肝移植可治愈

    治疗周期:

    需终身治疗

    治疗及检查费用:

    根据病情发展程度,及治疗方式选择不同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0元)

    常用检查:

    复方碘试验,肝纤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利多卡因代谢试验,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对氨马尿酸合成试验,血清游离胆固醇,胰多肽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典籍论述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 ——出自:《消化病学》
    • 肝硬化是指肝脏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损坏后,发生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小结节增生形成,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由于肝脏结构的异常,必然导致肝脏功能的障碍,甚至累及其它与之相关系统的功能,最后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多系统功能受损,以致出现肝功能衰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岁以下患病者少,老年患病者多,可占60%以上,且男多于女,男女之比约为3.6~8.1∶1,为老年人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 ——出自:《老年百病防治》
    • 1.病毒性肝硬化 慢性乙型、慢性丙型和慢性丁型肝炎均可引起肝硬化。HBsAg/HBeAg持续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0%可发生肝硬化,而HBsAg/HBeAb阳性或HBsAb/HBeAb阳性的患者一般不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复制和表达,因此其感染只发生于乙型肝炎病人中。丙型肝炎有50%的可能性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其中10%-30%的病人在3-6年内发生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诱导机体的自身免疫对肝细胞造成损害,而慢性丁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是病毒引起原发性肝细胞损害所致。

    • ——出自:《临床肝移植》
  • 相关问答